快3平台_ - (中国)百度搜索
快3平台2023-07-11

2022全年汽车出口突破300万辆 我国成世界第二大乘用车出口国******

  2022全年汽车出口突破300万辆

  我国成世界第二大乘用车出口国

  本报记者 杨天悦

  随着在新能源车电池 、电机、电控系统及智能驾驶相关领域逐步建立起竞争优势,国产汽车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 ,汽车出口市场近两年展现出超强增长势头。数据显示 ,去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量突破300万辆 ,超过德国 的261万辆 ,成为仅次于日本 的世界第二大乘用车出口国 ,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也实现了量价齐升。

  在全球减碳大背景下 ,汽车产业 的电动化趋势不可逆转,中国汽车产业有机会借此时机实现“弯道超车” 。

  新能源车成为出口增长点

  自8月以来月均出口量全部超30万辆 、全年出口量突破300万辆、赶超德国直追日本……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再次实现跨越式增长 ,交出一份亮眼 的成绩单 。中汽协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达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 。其中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 的增长点。数据显示,新能源车去年出口总量达67.9万辆,同比大增1.2倍;去年11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5.3万辆 ,创下单月出口量新高。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付炳锋分析,中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除了得益于疫情之下海外供给不足 ,更重要 的 是近年来自主品牌在技术和智能驾驶领域建立起的竞争优势 。2018年至2020年间,中国汽车出口一直在100万辆左右徘徊。近几年,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带动之下 ,中国汽车出口实现跨越式增长 ,2021年首次突破200万辆 ,2022年突破300万辆 ,跻身世界第二大乘用车出口国 。

  在整车企业出口量榜单中 ,上汽集团 、奇瑞和特斯拉分别以90.6万辆、45.2万辆和27.1万辆 的成绩位列前三 。其中上汽集团独占近3成,出口量同比大增51.48% ,创下历史新高;特斯拉品牌因上海超级工厂而具有“中国制造”属性,去年全年交付超71万辆,同比增48% ;奇瑞集团出口量达45.2万辆 ,同比增长67.7% ;长安、东风、吉利等车企出口量也取得同比超50% 的大幅增长 。

  中汽协数据显示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 的企业集团中 ,我国自主品牌占据三席。

  持续性突破欧洲市场

  一系列销量数据 的背后 ,既 是我国自主品牌的崛起,也体现出全球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普遍认可 。在全球减碳大背景下 ,中国汽车产业正借助电动化的大趋势实现“弯道超车”。

  近年来,比亚迪、奇瑞、长城 、吉利等自主车企持续加速海外扩张步伐。去年下半年 ,比亚迪接连登陆日本、东南亚 、欧洲等市场,并获得德国租车公司10万辆新能源车的大订单。吉利汽车与塔维尔汽车集团签约正式开拓阿曼市场 ,并大手笔入股雷诺韩国 ,进军韩国市场。领克品牌也通过向亚奥理事会完成交付 ,再次强化亚太战略 。

  与此同时,国产汽车出口市场也逐步扩张 。“2020年以前,沙特、孟加拉国 、埃及等是中国汽车出口 的主要海外市场。2021年汽车出口结构优化,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比利时、智利、沙特等国家 。随着新能源车大踏步走出国门,去年以来 ,欧洲和北美正成为中国汽车出口 的两大增量市场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介绍 。

  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前三大汽车出口市场分别是墨西哥 、沙特和比利时,出口量均突破20万辆 ;紧随其后 的英国、智利和澳大利亚,也逐渐成为我国汽车出口 的主要目标市场 。在欧洲和北美市场取得持续性突破,使得我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电动化智能化更具竞争力

  在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看来 ,汽车出口强势增长 的关键在于中国汽车产品竞争力 的大幅提升 。“在质量 、外观 、操控性、可靠性等方面 ,自主品牌的产品都不比合资企业差 ,在电动化和智能网联配置方面甚至更具竞争力。”许海东说 。

  随着海外扩张步伐加速 ,自主品牌的整体车辆质量标准也在与世界接轨 。去年以来 ,蔚来ES8 、比亚迪Atto 、WEY品牌Coffee 01等多款中国电动车获得“欧洲新车评估计划(NCAP)”五星级评级 。获得这项评级要求测试车辆配备远远超出法律基本要求的主动和被动安全功能,包括额外 的安全气囊及驾驶辅助 、驾驶监测等系统。

  越来越多的国产新能源车获得认可 ,体现出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数据显示 ,2022年以来中国汽车出口量均价达1.89万美元,其中纯电动车均价为2.58万美元 。据法国汽车咨询公司Inovev预计 ,到2030年,电动汽车将占欧洲新车销量的40% ,中国品牌将占全电动汽车市场 的12.5%至20% ,销量会在72.5万辆至116万辆之间 。业内分析认为 ,随着产品竞争力逐渐提升,中国汽车出口已经步入新阶段。

快3平台

房地产供需两端政策全面发力,最新定调释放更积极信号******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媒体采访中对房地产等热点问题再次作出回应 ,表示将努力促进房地产与金融正常循环。落实“金融十六条”措施 ,以保交楼为切入点 ,以改善优质头部房企资产负债表为重点 ,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逐步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过渡。同时,在消费端 ,他强调以满足新市民需求为重点 ,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 ,鼓励住房 、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

  有不少地产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发言进一步打开了房企融资正常化 的空间 ,对未来房地产行业资金流动具有指向意义。

  2023年定调更加积极

  近年来,郭树清对于房地产领域言论一直是政策的“风向标”。

  2020~2021年,防范房地产领域 的金融泡沫风险成为郭树清发言中 的关键词。房地产调控政策以缩紧为主,企业层面“三条红线”、集中供地等政策接连落地 ,行业“举债扩张”的增长逻辑被打破,房地产去金融化脚步加速 。

  2022年起 ,随着地产市场逐渐“降温”,政策开始逐渐向稳 。2022年3月,郭树清表示 ,房地产 的泡沫化 、货币化问题发生了根本性 的扭转 。不希望调整太剧烈,对经济影响太大 ,还是要平稳转换。同年11月的金融街论坛上,郭树清指出 ,我国仍然处于城市化的高峰时期和乡村振兴 的起步阶段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很大的增长潜能 。

  相较于之前,不少业内人士认为 ,2023年开年,郭树清此次 “促进房地产与金融正常循环”“鼓励住房 、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等论调更加积极,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 。

  事实上,近几个月来,地产融资政策端力度空前。自2022年11月以来 ,“金融十六条” 、房地产“三支箭”等利好政策不断,信贷 、债券 、股权融资全面解绑 。

  中央也多次喊话房地产 ,频吹暖风。2022年12月14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指出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 的支柱产业”,并提及正在考虑新 的举措,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较大篇幅谈及房地产相关问题,其中,不仅部署防范化解短期风险 ,还强调坚持“房住不炒” 、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等中长期目标 。2023年1月4日 的央行工作会议将房地产纳入了“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力度”这一工作内容中,再次强调要“落实金融16条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资金开始涌入房地产领域 ,其中信贷领域规模力度最大。据中指研究院不完全梳理,截至目前,已有超过60家银行向120多家房地产企业提供意向性授信,总额度已超过4.8万亿元,包括但不限于开发贷 、并购贷 、按揭贷、城市更新改造贷等,受益房企名单已延伸至民营企业以及地方企业。

  房地产随之暂时“解渴” ,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100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为1018亿元 ,环比增加84.7%,同比增加33.4%。

  不过 ,当下 ,房地产领域的投资、销售 、融资都还未出现企稳信号 。民生证券分析师牟一凌表示,由于地产在经济中 的重要性 ,居民消费 的最终趋势、政府用以支持新兴行业 的资金来源都与地产 的最终走势有关,未来政策还有一定打开空间。

  鼓励地产 、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

  对于支持经济发展 ,郭树清表示,金融政策要积极配合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 ,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群体 的收入,提高消费能力 。其中强调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 。

  1月5日 ,住建部部长倪虹表示今年将精准支持住房消费 ,包括对首套房、二套房以及租房继续给予降首付比 、房贷利率和增加供给等政策支持 。

  近期以来 ,除了在融资端发力,需求端全方位促进居住消费良性循环 的政策逻辑链逐渐清晰:一方面降低首套房贷利率,推动购房刚需入市 ,另一方面 ,消除二手房交易阻碍,激活换房需求释放。

  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近期需求端政策松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在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方面 ,基准利率和首贷利率松绑。1月1日 ,房贷利率重定价基准 的2022年12月20日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 :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较上年初分别下降15个和35个基点。

  除基准利率外 ,1月5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 。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 ,可阶段性维持 、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 ,进一步延续阶段性放宽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的“9·29”新政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在当前房地产市场较为低迷 、居民住房消费需求不振的情况下,预计多数银行对多数客户将实际执行房贷利率下限 。未来一段时间,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可能在3.5%~4.1%。

  此外,不少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下调至两成 ,例如珠三角万亿城市东莞,1月6日起发布新政 ,全域购房统一首套首付两成,不分面积段 。

  在限购政策方面,2022年12月起,南京 、东莞、佛山等多个万亿城市全域放松限购。

  在二手房创新政策方面 ,包括深圳 、广州、南京在内 的32地陆续宣布推行二手房“带押过户” 。

  不过 ,政策连续刺激下 ,目前市场端的反应相对不明显。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开年第一周(1月1日~7日)整体成交面积环比下降45.4%。2022年 ,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75968.5亿元 ,同比下降41.3% 。

  企稳回暖不会太快

  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 ,考虑到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整出现三大结构性变化——“实物量”跌幅超过“价值量”、开发端跌幅超过销售端、拿地开工跌幅超过资金端 ,供需两端困难重重 ,市场企稳回升的进程不会太快。预计到2023年下半年 ,房地产消费恢复才能有所加快。

  德邦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卢哲认为 ,房地产 的修复链条应该是房贷利率相对下调,限购 、限售政策放松—销售回暖—房企资金面改善—拿地和新开工好转—房地产投资修复 。上述修复链条目前仍在第一步 ,这一步 的传导可能要到2023年一季度才能充分兑现 。

  与此同时,2023年需求侧政策或许还有更多发力空间。董希淼分析,从2022年金融数据看,住户贷款特别 是住户中长期贷款增长乏力 ,是拖累人民币贷款增长 的重要因素 ,反映出居民住房消费意愿和能力仍然不足 。因此,2023年应着重从需求侧发力,进一步提振居民住房消费意愿和能力 。

  此外值得注意 的 是,在郭树清此次发言中,还有不少因素将利好地产企业未来发展 。

  在发言中,郭树清强调稳健 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 ,需要聚焦在扩大有效需求和深化供给侧改革上 。金融机构将进一步树立“一视同仁”理念,公平公正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 。货币政策加大向民营企业 的倾斜力度 ,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 ,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 ,推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民营房企能否企稳 是2023年房地产能否企稳 的关键 。此次货币政策一视同仁 的论调,对部分深陷融资困境 的民营房企无疑释放积极信号。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快3平台地图